凤凰卫视4月6日《一周财经新趋势》,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大数据风暴席卷之下,传统行业如何被?第三方支付加入信用卡套现乱局,灰色产业链再爆惊人内幕,央行紧急出手整顿,第三方支付市场该如何发展,超额度套现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行业发展困境,《一周财经新趋势》敬请关注。

  吴柯萱:各位好,欢迎收看本周的《一周财经新趋势》,为您深入观察重点财经事件,我是吴柯萱。基于你的历史行为判断出你可能的喜好和需求,将最佳的结果推荐给你,这就是大数据,相比起星座、血型和塔罗牌,大数据可以骄傲的告诉你它才是最懂你的朋友,因为它统计出来的结果足够精准,而目前大数据掀起的风暴正在席卷各行各业,从春运迁徙图到大数据,再到社交网络里的热门话题,大数据已经从IT技术的热点了社会热点,真正开始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了,而最近热播的一部美剧《纸牌屋》就是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制作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无论是剧情的设置还是选择演员和导演阵容都以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和数据作为支撑,而那些看似枯燥的数据背后实际上却记录了用户对于电视内容的喜好和口味,而这就是这部电视剧总红的秘籍。现在的零售网站在挖掘顾客偏好的时候,主要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用户来判断顾客之间的相似性,比如说当你在网上买了一本最新的小说,网站就会自动提醒你买这本小说的顾客当中和你同样喜欢这本小说的顾客中有65%的人还买了另外的一本,也就是借助群体的智慧来完以群分,另一种方式就是基于商品通过判断商品之间的关联度来完成推荐,比如说当你购买了一款剃须刀,网站就会自动的推荐一款对应的须后水,由此来形成物以类聚,大数据究竟是如何传统的营销手段的呢?在未来这场技术又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来看本期的头条观察。

  解说:一部《纸牌屋》让全世界的文化产业界都意识到了大数据的力量,《纸牌屋》的出品方兼播放平台Netflix,在一季度新增超300万流用户,预计财报公布后,股价狂飙26%,达到每股217美元,较去年8月的低股价格累计涨幅超了3倍,这一切都源于大数据分析。

  相比传统收视率统计,只收取数千个样本户,算出《纸牌屋》的数据库却包含了三千万用户的收视选择,四百万条评论,三百万次主题搜索,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最新数据源自Netflix数年来积累的数据资源。这部剧的出品方兼播放平台Netflix是美国一家在在线视频点播网站,在用大数据算出《纸牌屋》一战成名之前,它的主营业务曾是通过游戏方式租赁DVD,而随后准备盈利模式跟Netflix逐步开发了流播放业务,啊为付费用户提供电视、计算机、智能手机的影像节目视频。那么Netflix是如何收集这些数据资源的呢?实际上当一位用户通过浏览器登陆Netflix的账号,Netflix后台技术将用户数据,设备数据悄悄的记录下来,包括每个用户观看视频时会在哪里暂停、回放、快进,以及评论和搜索的要求,Netflix或许不能准确的知道当个观众点击暂停按钮的个人原因,但是如果足够多的人在正段视频中的同一个地方做了相同的举动,那么数据就开始显露出意义了。结果Netflix比观众还要清楚自己的观影喜好,他们根据大部分观众的喜好来调整剧情主演等内容环节。

  海外披露,为了找到分析大数据的方法Netflix没有少花功夫,首先需要千万级别的用户对网站提供的影片给出1至5星的评级,几年下来相关数据的总量超过百亿条,其次要照准用户推荐新影视剧识别观众品位需要一个算法,然而要将巨大的数据为生产力则需要不断提高算法的精整。

  吴柯萱:亚马逊总裁贝佐斯曾经说过,如果我的网站上一百万个顾客,我就应该有一百万个商店,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是越来越的,海量数据在通过一个度信息重组就使得企业都在谋求信息之间在各平台之间的一个全面打通,从而可以为广告用户带来更加精准的营销效果,而实际上所谓的这部《纸牌屋》的剧本其实改编自1991年的BBC首播同名剧集,据说知名的电影卫芬奇曾经拿着《纸牌屋》的改编剧本找过美国很多家的,但是却没有一家敢掏钱,因为谁也说不准一部20年前的老剧到了如今是不是还有市场,于是大家就进行了一个所谓的叫电视剧消费习惯数据库的分析,也就是用大数据来看看它到底受不受欢迎,最终发现老剧《纸牌屋》依旧是点播的热点,于是这才决定投资了一亿美元重拍,因此就有人预测说大数据将会实现营销人的终极追求,也就是真正的了解每一个人的需求,未来随着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一幕场景,当你想买一款护肤品的时候,你登陆一家购物网站,还没等搜索就已经有两款适合你的护肤品显示在页面上了,而且还正好就是你心仪的牌子,为什么网站能这么了解你的需求呢?可能就是因为你刚刚在微博上跟朋友们讨论这个牌子的护肤品,所以说大数据蕴藏的魔力实际上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解说:贾西贝是深圳一家大数据公司的CEO,与其他同类型公司不同,他和他的团队专注于大数据领域的优化和管理,而不仅仅关心如何把数据生成价值变成钱,在他看来,随着数据的积累,数据本身的价值也在不断升值,而如何在爆炸的信息中提升数据的质量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未来的大数据产业应该是一个高度分工,各家做自己最擅长事情的心态。

  贾西贝(大数据创业公司负责人):其实数据产业是一个需要一个经济分工的产业,当然现在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初期,可能分工还没有那么完全,比如说这里是不是在油田这一集做数据积累呢,他可以做数据积累,中间做储油罐的能把数据存好,做炼油厂的能把数据加工好,最后你分析的行业可能是最活跃的,有各个细分环节有很多分析,专门能把那个领域做好,反过来如果要做数据分析的他又要产油,又要储油,还要炼油,最后再去分析,那这样每个企业都变成巨无霸了。

  解说:在短短数年间,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已经达到了极致,但事实上,大数据在公共管理领域也大有可为,相比其他领域部门在社会各领域都是数据资源的强势拥有者,占有天然的优势,而贾西贝的团队目前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贾西贝:有很多服务不光给本地户籍的人提供,也给外来人口提供,事实上没有大数据的时候这些服务我们都是靠人工去提供,另外很多时候大家也不知道自己服务的对象在哪里,这个服务的对象是谁,可能更多的是凭每一个人他的像街道社区的服务人员他自己的素质,他自己的能力,而有了大数据时代就能把这个事做的像麦当劳开店一样,用数据来支撑为老百姓更好的提供服务。

  解说:在大数据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所以衍生出来的增值服务是大数据领域最具想象空间的商业模式,如今零售行业已经开始利用手中的大数据武器,并由此拉开了一场线上线下的大数据营销之战,美国一些实体店现在开始通过视频、智能手机的WIFI信号追踪顾客,获取用户性别,在店内各区域花费的时间和购买之前看过的商品等信息。

  贾西贝:那这个咖啡厅他开的好不好实际更多的和他的地址关系常大的,这个不是光靠目测,实际上他是靠这个地址附近有没有经常需要谈事的这样一个人群,这个就是通过大数据是能分析出来,比如说有区域的完善的这一个人口数据,这个人口数据的收入他们的行为习惯,他们是不是经常需要接待客户,需要谈事,其实这一类的可以扩大到很多,包括像快餐行业,包括像会计酒店行业,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的。

  解说:不但零售业,大数据已经开始影响很多传统行业,比如金融和保险,由于保险公司担心客户流失,对于几十万客户来说,如何判断哪些人有可能流失是个很大的难题,传统办法往往是做抽样调查,形成分析报告,然后找对此实施才评估,这样一个流程下来速度慢,而且效果不可控,现在接触大数据,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客户的保险记录,信息的判断每个人的流失风险,随后对症下药即可。

  贾西贝:大家说互联网金融特别火热,这里边除了像P2P贷款,像小微贷款等等以外,还有一个其实很有潜力的叫供应链金融在传统这个销售企业里,这些企业在他供应链有很多企业,大家在这里边能利用大数据精准的发现出来哪家公司有贷款的需求在供应链这里,哪家公司还款能力非常强,可以解决供应链销售企业融资的问题。

  吴柯萱: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大数据已经不再陌生,很多企业也正在努力的推进大数据的商业应用,不管是搜索引擎营销,还是其他的社会化营销,大数据引发的不仅仅是思维、观念、方法的变革,更主要的是对于企业和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变革,过去信息全部都掌握在企业的手里,企业说了算,所以能够以产品为导向,也就是说我生产什么你就得买什么用什么,而在互联网时代里,企业的信息垄断被打破,这一次主动权掌握在了消费者的手里,由此企业在营销的时候就必须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这时候谁能迅速有效的找到用户,理解用户,服务用户,谁就能够占得先机和商机,而这种分析预判和洞悉就是所谓的大数据营销。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全球通用的宝贵财富,那么在未来时代就一定是时间和注意力,大数据精准化的营销同时解决了顾客时间和注意力这两大稀缺资源的问题,可以说大数据令这个世界安静而高效,而这种安静和高效最终导向的是企业顾客黏性的提升和企业营业额利润的增长。其实大数据并不遥远,也并不神秘,在基础设施服务商和应用商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有一天它将像水电煤气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持续升值,对于美元汇率是接连跨越了“8时代”“7时代”,去年年末,人民币“破六”的预期越来越强烈,然而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人民币即期汇率忽然毫无预兆的发生了暴跌,跌幅高达2.64%,涵盖了去年九成的增幅,目前市场上人民币的升值惯性预期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人民币的一片看空之声,那么这一次人民币逆袭贬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还是仅仅是一个插曲?未来人民币的汇率将何去何从,本期节目我就与您一起对话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先生,一起来聚焦人民币汇率的新拐点。

  解说:刘利刚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主管大中华区宏观经济汇率和策略研究,曾经任职于金管局,亚洲发展银行学院及世界银行。

  吴柯萱:刘先生您好,我们知民币汇率2月份以来就出人意料的出现贬值,从6.05一直贬到现在6.21左右,那最近的人民币贬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您怎么看待未来的人民币升值贬值的趋势,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会不会就变成一种常态?

  刘利刚(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我觉得主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央行看到去年中国的资本净流入非常大,你如果的外汇储备,在年初的时候是3.3万亿,到去年年底的话是3.82万亿,等于说在短短的一年,中国的资本的净流入是5000亿美元,这么大的资本流入的规模它会去影子银行去逐利,也会到房地产市场去逐利,这就是为什么在去年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升了20%左右,那么这样的一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说要改变这样的一种状况中国的货币政策一定要重新走到一个一致性,如果说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要有政策的性和资本账户的逐渐的话,那么人民币一定要动起来,其实最近央行的这些举措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政策,汇率是怎么动起来的呢?我们的看法是央行在1月中旬开始对汇率市场进行了一定的干预,那就是要买进美元,卖出人民币,人民币进入国内的金融市场之后,它也把银行间拆借利息压的很低,我们看到一种双率齐下的这种状况,双率齐下对一些用人民币进行套利的这些行为有很大的打击,所以说很多这些投机客现在要开始把它的这种看空美元的这种对冲产品结盘,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造成了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

  吴柯萱:一开始市场还认为是央行在阻击套利资金的涌入,所以导致人民币贬值,后来呢市场认为可能是因为最近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造成了市场的一些悲观情绪,那您觉得最近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对于市场信心的影响,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多大?

  刘利刚:经济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经济数据都是一个滞后的数据,是吧,就是说它不是领先的数据,我觉得并不是因为很多投机客看到中国经济在下滑,他们开始把他的这种看空美元的这些延伸产品结盘,我觉得这是后来的一些解释,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央行主动的出手造成了中国汇率和利率市场的双率齐下的状况,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投机客。

  解说: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及其汇率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幅度达到2.64%,覆盖去年九成升幅。有专家预计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进入弱势震荡阶段,考虑到政策效果和经济形势需要一定的观察期和数据验证,这一弱势格局或延续至二季度中旬。

  吴柯萱:之前有很多专家说6.2是人民币的一条红线,一旦过了6.2呢海外的很多人民期权产品会平仓了结,那么之后呢就会形成一个趋势性的贬值,但是到现在呢还是有人认为人民币还是能“破六”,而且今年年底之前呢就能“破六”,您怎么看待这个趋势?

  刘利刚:从现在市场预期来看,大部分的银行都在预测到年底人民币还是一个相对升值的状况,我们的预测是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可能会在6.08这样的一个状况,这表明市场还是总的看人民币的升值的趋势,而不是贬值的趋势,原因还是很简单,你如果跟海外的利差,跟日元,跟美元的利差还是相当的大,那么套利的这种空间还是有,资本还是有意愿到中国来逐利,那么如果说我们不解决利率的这种利差因素的话,人民币还是面临着一个相对升值的压力。我的一个看法是我们不应该看人民币的币值,我们要看人民币是不是真正能回到一个可浮动的汇率的制度,这个制度比人民币的币值更加重要。

  吴柯萱:您刚才说人民币需要达到一个可浮动的汇率制度,那么应该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或者说什么样的才能达到这样一个可浮动的汇率制度?

  刘利刚:我觉得要让人民币真正动起来,我们应该看到资本的双向的流动,那就是不仅资本要流到中国来,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一些资本应该走出去,特别是中国的民间资本和居民能够更的在海外投资的话,我们才能看到资本的双向流动,资本的双向流动才能使人民币真正的动起来,人民币才会真正成为一个有浮动的汇率,所以说我觉得下一步要看我们的外管机构,还有人民银行怎么看资本的外流的状况,如果说中国开始积极鼓励中国资本走出去,特别是民间资本,可以更加的走出去的话,那么人民币的双向浮动才能真正开始。

  解说:此前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得大量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投资于人民币资产,以此享受汇率升值和资产升值的双重红利,而房地产更是外资扎堆的领域,有分析指出,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外资撤出,房地产泡沫将有被挤破的可能。

  吴柯萱:大家现在都在观望,说人民币的贬值会不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尤其会不会成为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减弱,外资撤离,所以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您觉得会有多大?

  刘利刚:我觉得不能把这两个问题简单的放在一起看,我觉得你刚才说的这个资本外流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影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果说我们看到更多的资本的外流,比如说民间资本可以更多的到海外去投资的话,那么这样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定是一个减压的作用,但是如果说房地产市场在短期之内升得过快一样,它就像大家吹一个气球,你短期之内给它加入了很大的这种压力,气球很容易被吹爆,那么如果说你是缓慢的去吹这个气球的话,这个气球会逐渐的加大,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政策可以执行,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到一个可持续的状况,所以说我觉得汇率不见得就会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是资本的流入流出会影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吴柯萱:聊完了人民币汇率,我们再来看看信用卡的安全问题,信用卡个人信息的泄露再次引发了人民对于信用卡支付漏洞的恐慌。如果能让你不花费本金就能够合理的套得大笔现金,相信这种大多数人都难以,而正式人们的这种投机取巧的心理,让信用卡套现这一方式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了花样百出防不胜防的缺失,日渐的盗窃行为不仅让商业银行头疼不已,也让准备在POS收单市场上大干一场的那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了滑铁卢,最近央行加快对于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风险管控,对于十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都进行了处罚,而对于央行此次出手的原因多方猜测是因为最近频繁爆发的套取额外信用额度有关,而针对信用卡套现的央行的出手或许也只是个开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多年形成的灰色产业链已经蔓延到第三方支付,这才是央行不得不出手的原因,而加上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漏洞等等金融风险的这种,更是让央行加大了这次监管的力度,同时根据相关人士的爆料,这次被整顿的多家第三方机构涉及的风险资金最高达八亿元,而由于涉及到发卡行清算机构,商户和持卡人等等多方利益,庞大复杂的利益交错就使得信用卡套现整顿难度是不容小视,这次整顿能否真正的解决屡禁不止的信用卡套现难题呢?这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又是如何形成的?本期的特别视点我们就来一起关注一下信用卡无法停止的套现风波。

  解说:信用卡套现是指用POS机刷信用卡进行虚拟消费,在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并收取手续费的行为,在记者调查中发现,目前从代办大额信用卡到违规售卖POS机,再到非法套现服务,已经形成灰色产业链,一些中介机构、银行员工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牵涉其中。

  记者:手续费用是怎么收的?

  嘉宾:你是套多少钱,我们是看金额的。

  记者:大概比例呢?

  嘉宾:什么?

  记者:比例。

  嘉宾:比例通常都是1.3,如果说你是二、三十万,你的卡有二十万、三十万的额度,我可以给你一个点,这个没问题的。

  解说:同时记者也以一个个体工商户的名义对POS机的申请流程进行暗访,找到的专门办理第三方支付POS机的公司,相关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只要把身份证和银行卡的扫描键发给他,最快三天就能拿到机器。

  记者:我想问一下需不需要银行之类的核实身份之类的?

  嘉宾:不用,你把这些资料提交给我,我们会给你申请的。

  解说:对于如何用POS机套现,对方介绍第三方支付只负责帮客户半筹POS机,对POS机到底派什么用处不承担责任。

  记者:我看到有手机的POS机,我想问一下公司这边做吗?

  嘉宾:做,手机POS机的话是598,是0.7、0.8%的(00:26:09)。

  记者:那个手机POS机要多久可以安装?

  嘉宾:你要现在用的话从我们网站下载一个客户端,然后注册,差不多十分钟就可以用了。

  记者:十分钟就可以用。

  解说:这是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套现方式和大额交易,引发了监管层的强烈重视,近日央行一张79号文,令互联网金融监管话题再度升级,4月1日起包括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随行付、副卡、卡友等在内的八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停止全国范围内进入新商户,而银联商务和广东嘉联则被要求自查。

  杨德龙(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信用卡套现是一个老问题,但是在这两年是愈演愈烈,特别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很容易进行大额资金的套现,比方说持卡人可以和酒店这些消费场合进行合作,先刷预授权,然后刷了预授权之后,酒店可以刷预授权115%的资金,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套出来15%的资金。

  解说:对于央行此次出手的原因,多方猜测是与最近频繁爆发的套取银行额外信用额度的案件有关,就在去年岁末年初的一个月内,浙江福建等省份,部分持卡人通过向信用卡内存入大额溢缴款,利用率授权完成交易,却在预授权金额115%范围内预付款成对的业务特性,与部分支持预授权类交易的特约商户,合谋套取发卡银行额外信用额度。

  洪培林(深圳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银行本身来讲就是说它原来为什么会去给这种大量的信用卡去提供这么高的一个(00:27:55)空间,那信用卡本身提供给我们普通老百姓日常消费领域它主要的用途是什么,这一块我们去界定一下,可是今天的信用卡套现的机构不是这么做的,他们通过一些的方式从银行里面把其他的一些资金,用很低廉的价格把它套出来,套完了以后就产生一个快速的滚动,至于他套完了以后下面的风险我们就不讲,的风险我们要知道这是银行的问题。

  解说:通俗的说POS机开通预授权以后,就可以超限15%,比如说一张两万信用额度的信用卡,用户存入一百万后,额度就扩大了115万,有些持卡人利用这个规则把钱套出来,可以花掉115万,和银行发行信用卡时的受限额度成比例上升。

  杨德龙:POS机的销售是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销售的,发卡行并不负责POS机的销售,这样的话就导致POS机的销售商家为了促进他们销售量,可能会在购买者的身份验证,各方面都是监管不利的,刷卡交易费的时候,安装POS机的银行会收取很大一笔费用,银行都抢着给商家来装POS机,经常看到一家商家可能装两到三个POS机。

  吴柯萱:用银行的钱去赚银行的钱,这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甚至是小企业主来说,套现能够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还有就是可以赚钱,相比跟银行贷款的难度只是通过POS机刷一下卡就能把信用卡里的数十万刷出来,如此简单的操作让人不做白不做,刷出银行的钱来之后,再利用银行的钱去赚取无风险收益,如此低风险高回报的方式也是不少人趋之若鹜的原因,其实中国信用卡机构的乱象一直就从未停息过,由于在早期过于注重扩张的速度,各大银行纷纷跑马圈地,就使得市面上流通着大量的信用卡,这些在申请的时候就没有被严格把关的信用卡用户也就成为的套现市场最大的潜在用户,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加入,使得这些在银行和清算机构之间的风险就继续的扩大,原本在线下暗流涌动的那些融资的暗流,无意间也蔓延到了互联网的领域,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已经发生的预授权可疑交易当中,有近90%发生在第三方支付中的收单商户,有空可钻的第三方支付自然就成为了违约套现的主战场。

  解说:同时业内人士认为,线下POS收单市场是一块巨大的奶酪,而各方在分享奶酪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如何岂能有序健康的发展,而根据易观智库最新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为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了17.9万亿元,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由此推算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线下POS收单交易规模超过了十万亿元,未来这个数字还将持续增长。

  洪培林:首先第三方支付企业它本身就是一个企业,这一点很关键,那么企业本身在市场有一个逐利的行为,就是我们不了的,相当于我们该放开,放开手让他们去逐利,但是我们作为央行来讲,他也很清楚的知道,他也告诉市场上的这些第三方企业,第一个你们不要碰线了,像现在他们搞信用卡套现这一块这当然不是因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出来才出现的,整个银行业都应该要去规避这个信用卡套现的问题,他应该从机制上就监管这一块,那么第三方支付当然不能去碰这个风险,碰这个风险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长期来讲的话这个第三方公司基本就废了。

  解说:不少专业人士也认为除了监管部门之外,包括发卡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在内的各参与方需要共同努力,完善相关交易机制和流程,不少银行业内人士也呼吁,尽快修改信用卡预授权规则。当然也有看法认为,这一风险的源头是央行发了太多第三方支付牌照,收单业务无论是线上收单或线下收单,主要是靠不规模(00:32:23),这就为规模扩张层层代理的模式,也为预授权套现风险埋下了遗患。

  杨德龙:这次处查的时间第三方支付都没有知名的第三方支付,这其实有反映了这个行业第三方支付的机构特多,特别是一些不知名的机构可能规范更难做到,他们可能有更多违规的现象,对这些第三方支付来进行惩罚,也有杀鸡儆猴的味道。

  解说:而早在2012年央行就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对外征求意见时,明确收单机构并成立省级分支机构,拓展具有实体经营场所的特约商户,并提供相应的收单服务,不得跨省开展商户扩展,及相关收单业务,为此几乎所有拿到收单牌照的第三方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急速开设分公司,欲想在上述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之前,尽可能的多布点,而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就有198家。

  根据长期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业务人士说,尽管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试图寻求(00:33:33)小微金融等新的盈利增长点,现实是各种新业务的盈利模式不明,还是得靠收单做大规模,在银行与商户之间吃点差来赚钱。

  吴柯萱:错综复杂的利益交错让信用卡套现的谜团是愈发的难以梳理,而不少人相信虚假交易其实才是信用卡套现的最终本质原因,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比起传统交易,虚拟交易的隐蔽性就使得逃税和套现都变得更加的容易,同时因为整个网络过程不需要任何的手续费,也就使得网站本身更加难以确定他交易的真实性,而作为信用卡的发源地,美国过渡的依赖刷卡,过渡透支的难题也给中国敲响的警钟,据统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持有信用卡家庭的平均债务约为1.06万美元,债务总额将近是万亿美元,而随着危机的爆发,还款率就直线下降,由此产生的信用卡坏账是大大增加的18%,大量的坏账让当时很多人都担心,说一旦美国爆发信用卡的还款危机,这将会成为继次债危机之后重创美国经济的第二颗重磅。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信用卡泡沫,防止爆发大规模的,这也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重点所在,有声音呼吁说除了加强监管第三方支付,尽快的完善信用卡市场的盈利模式和利益的格局,可能才是更为重要的,只有发卡的机构们不再盲目的冲动,市场回归到,种种信用卡乱向才能够真正消除,好,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我是吴柯萱,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